3月30日上午,由漳州市博物館和陳嘉庚紀念館共同主辦、華僑博物院協辦的“漳州海絲貿易番銀特展”在我館開展。展覽旨在展示海交盛況,弘揚“海絲”文化,響應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促進 “海絲”申遺。
“歷代興盛事,盡在貨幣中。”漳州番銀反映了不同時期各類外幣在漳州的流通使用情況以及幣種的盛衰更替。十六世紀,隨著新航路的開辟,世界貿易進入全球化時代。漳州月港從民間海上對外貿易港口,轉變成為明代中后期我國唯一合法的出海貿易港。以月港為中心的中國海上對外貿易,真正聯結了東西方世界。海商“分販東西洋”,“番銀”不斷涌入漳州,數量之多、國別之眾、使用之廣為國內罕見。此次展覽共分為“波濤現番銀”和“洋鐳映萬象”兩個部分,展出番銀253件。這些番銀是明清時期至近代漳州海外貿易興盛的實物見證,是獨具漳州特色的“海絲”遺珍,也是海洋文明發展變遷的縮影,有著鮮明的時代印記,蘊含深厚的歷史文化,值得后人倍加珍惜。
展覽展出至5月2日。